马塞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稻非洲隆平高科15年农业援非路 [复制链接]

1#

非洲学员在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学习杂交水稻秧苗素质考察。

红网时刻7月1日讯(通讯员安志平)6月27日-29日,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53个非洲国家代表团齐聚一堂,共同聚焦贸易、农业、投融资、合作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世界贸易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共襄盛会。

中非经贸博览会自此将长期落户湖南,这背后,是湖南与非洲由来已久的渊源和硕果累累的合作。作为商务部授予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和具有中国农业技术援外项目实施资格的单位,隆平高科专门设立国际培训学院,承担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同时以项目办统筹管理的形式,承担技术援助项目,双轨并行,15年间,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优势,传播水稻、玉米、蔬菜等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助力非洲农户增产增收,助力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也为中国农业援非事业贡献出一份隆平人的力量。

良种良法助力丰收

位于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亚,是隆平高科援非事业的起点。

这个饱受内战和埃博拉病毒疫情困扰的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年,援利比里亚第一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启动,中国政府派遣5名隆平高科专家赴利比里亚,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彼时,非洲整体农业体系和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方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种业科研水平较低,水稻全是常规稻,农户一般自己留种,但自留种退化和混杂情况复杂;同时,农户也不懂得用精细管理来提高作物产量,种子撒下去就不管的情况很普遍,粮食单位产量远低于全球平均产量。

中国杂交水稻带去了丰收的希望。

在项目开展的第二年,出席杂交水稻收割仪式的时任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发现,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了三倍。为了让更多利比里亚人认识和了解来自中国湖南的“魔稻”,瑟利夫当即决定,将自己官邸前的5亩花园改种杂交水稻,并专门砌起水渠和拦水闸,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所谓“良田良种良法”,要改善当地种植情况,有了良种,还需要良法。援外专家们把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当地,一遍遍地教农户们翻地、整厢、播种、移苗、打枝、施肥等操作。

与此同时,利比里亚学员们还可以来华接受培训。隆平高科自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国际培训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国际培训学院,每年都会迎来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大批外国农技人员交流学习。

为了让学员们切实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国际培训学院编撰基础性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还指导学员们在基地里进行长达数月的实践练习。

年7月22日,中国援助利比里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移交仪式在利比里亚邦州苏瓦可可市的利中央农业研究院举行,该中心具有试验研究、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大功能。

移交仪式的举行意味着农技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里成为中国进一步帮助利比里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重要基地。

瑟利夫盛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利中务实合作的“光辉典范”,她认为这将极大地促进利比里亚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感谢中国人在利比里亚独立周年之际,再次为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送上厚礼。”

塞内加尔Dakar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在进行辣椒打枝实习。

农技项目组为寻求帮助的当地农户答疑解惑。

传播一种理念,留下一片沃土,教会一批技术

同样位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情况相似却又有不同。

塞内加尔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耕地约占27%。在年隆平高科承办的第六期援塞内加尔农业技术项目开展之前,该农业援助项目已经执行了十年。

项目的实施应该给塞内加尔的农业发展带来什么?项目结束又该留下什么?专家组就此多次深入探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确定总思路为“传播一种理念、留下一片沃土、教会一批技术”。

基于此,农技项目组决定从技术本地化、品种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着手,并抓住问题关键——人才。经过与塞内加尔Dakar大学孔子学院的多次协商,农技项目组决定免费为Dakar大学的学生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他们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思维开阔,工作激情高,对本国农业现状了解深入,具有良好的培训基础。”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隆平高科高级项目主管刘法谋解释道,“我们也希望通过培训推动塞内加尔农业发展,把中国农业实用技术、新的理念根植于青年一代的大学生。”

随后,项目专家组以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了多期培训班,接收达喀尔大学百余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为此,专家组还特地为学员们开辟了专门的实习土地,由熟练工人进行具体带班,专家则根据地里实际情况,详细讲解每个生产的环节,做到使学员们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员们也十分珍惜这次实习机会,他们每天自己早早来到基地,认真学习授课要点,积极向专家们提问。有些学员还主动做起中国技术的“二传手”,他们将农技项目组制作的生产板报拿到大学进行宣传展览,并向自家周边的农户传授。

“中国专家组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也有新理念。生产、收割、储存、加工、销售,价值链越完整,效益就越大,这样的理念对于塞内加尔来说是全新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新理念来摆脱贫困。”大学生Mamoudou在接受培训后表示。

为进一步扩大技术传播范围,农技项目组还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发展示范点,由专家经常到达示范点就土壤增肥、培育壮苗、病虫害预防、科学浇水、适时采摘等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接待上门请教的农户,为那些在生产上遇到问题和慕名过来学习的农户答疑解惑。

不到两年,农技项目组的工作成效初显。他们提纯复壮常规当地提水稻品种6个,累计提供高品质水稻种子20吨,受益面积约亩,平均产量提升20%以上,部分高产区域增产达38%;推广苦瓜、莴笋、冬瓜等中国蔬菜品种10个,经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的蔬菜栽培新技术20多项,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

缔结中非深厚友谊

“中国农业组的技术非常实用,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不需要很多成本的蔬菜种植技术,中国老师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等,这些技术符合我们目前的需求。我跟着中国农业组学习种菜有一年时间了,自家蔬菜田的产量质量都提高了很多,收入也比以前高了。”塞内加尔农户Dioum说到。

援外专家远离祖国和亲人去到异国他乡,只为给当地人民带去丰收希望,这让农户们满怀钦佩和感谢,长年累月的相处也让双方结下深厚友谊。

“我去非洲的第一站是利比里亚,到达的第二天凌晨6点,太阳刚刚升起,驻地的大门就被敲开了,当地一位农户头顶一筐水嫩嫩的黄瓜送了过来。”隆平高科项目办高级项目经理冯霞辉回忆道,那位农户因为跟随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学习种植黄瓜,供孩子上了大学,这才用自己种植的蔬菜来表达对援外专家们的欢迎和感激。

同样,对于来华学习的非洲学员们来说,他们与倾囊相授的中国老师也是亦师亦友。隆平高科副总裁兼国际培训学院院长周丹在带领学院团队对非洲学员进行培训效果回访时,曾有来自埃塞、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在生活不富裕的情况下,仍主动自掏路费,乘坐敞篷卡车、摩托车、无空调的拥挤绿皮火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多次转车,辗转前往举行学员回访会议所在城市,在使馆经商处的见证下,专程来感谢为他们提供培训的承办方领导、管理及专家团队。

年,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副院长黄大辉到贝宁对学员进行回访时,曾经参加过培训班的贝宁学员马佐乌也从公里外骑摩托车长达7个小时赶到首都波多诺伏,只为当面感谢这位曾经教授自己杂交水稻知识的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自年起,由商务部主办、隆平高科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部长级研讨班成为中国与各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一年一度交流合作的平台。研讨班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农机发展规划,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交流及农业资源分享事业。

每次研讨班结束,国际培训学院都会收到大量参与者的感谢信,其中,不乏非洲朋友的声音。

“通过隆平高科的介绍,我们了解并认识到杂交水稻怎样改变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知道了袁隆平教授的满腔热情,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才鼓舞我促成莱索托农业部和隆平高科之间的合作,这对提高我国农作物产品,解决我国粮食不安全问题有很大用处。”年,莱索托农业部部长马哈拉·莫拉波在参加研讨班后的感谢信中写道。

同期参加研讨班的津巴布韦农业部副部长戴维斯·马拉皮拉也致以谢意,他还邀请隆平高科前往津巴布韦建立杂交水稻示范基地。

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部长级研讨班正式开班。

今年6月26日,中非经贸博览会前夕,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部长研讨班正式开班,来自冈比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15个发展中国家的38名部长及部长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班。

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加强中非农业领域合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隆平高科农业援非行动仍在继续,目前,公司派遣了30余名专家在非洲进行农业技术援助工作。

年,是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元年,也是隆平高科成立20周年。随着非洲的农业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继续推进,隆平高科将新的层面推动中非农业合作,书写跨国情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